-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路得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列王紀上
- 列王紀下
- 歷代志上
- 歷代志下
-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 以斯帖記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傳道書
- 雅歌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
- 但以理書
- 何西阿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彌迦書
- 那鴻書
- 哈巴谷書
- 西番雅書
- 哈該書
- 撒迦利亞書
- 瑪拉基書
- 馬太福音
- 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 約翰福音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
- 哥林多前書
- 哥林多後書
- 加拉太書
- 以弗所書
- 腓立比書
- 歌羅西書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帖撒羅尼迦後書
- 提摩太前書
- 提摩太後書
- 提多書
- 腓利門書
- 希伯來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
- 約翰一書
- 約翰二書
- 約翰三書
- 猶大書
- 啟示錄
- Cebuano | Ang Pulong Sa Dios (APSD-CEB)
- Čeština | Slovo na cestu (SNC)
- Dansk | Bibelen på hverdagsdansk (BPH)
- Deutsch | Hoffnung für Alle (HOF)
- English | Amplified Bible (AMP)
- English | King James Version (KJV)
- English |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NASB)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Reader's Version (NIRV)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 UK (NIVUK)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 English | New Living Translation (NLT)
- English | The Message (MSG)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Castilian) (CST)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NVI)
- Français | La Bible du Semeur (BDS)
- Hrvatski | Knijga O Kristu (CRO)
- Ilonggo | Ang Pulong Sang Dios (HLGN)
- Italiano | La Bibbia della Gioia (BDG)
- Kiswahili | Neno: Bibilia Takatifu (SNT)
- Nederlands | Het Boek (HTB)
- Norsk | En Levende Bok (LB)
- Polski | Słowo Życia (SZ-PL)
- Português | Nova Versão Internacional (NVI-PT)
- Português | O Livro (OL)
- Quichua | Mushuj Testamento Diospaj Shimi (MTDS)
- Română | Nouă Traducere În Limba Română (NTLR)
- Russian | New Russian Translation (NRT)
- Slovenčina | Nádej pre kazdého (NPK)
- Spanish | Spanish, Castilian (La Nueva Biblia al Día) (NBD)
- Swedish | Swedish Contemporary Bible (SVL)
- Twi | Nkwa Asem (NA-TWI)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CARS)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для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CARST)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с «Аллахом» (CARSA)
- עברית | Habrit Hakhadasha/Haderekh (HHH)
- العربية | Ketab El Hayat (NAV)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Thai New Contemporary Bible (TNCV)
- 한국어 | Korean Living Bible (KLB)
- 日本語 | Japanese Living Bible (JL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Simplified) (CC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Traditional) (CCBT)
- 汉语 | Chinese Union Version (Simplified) (CUVS)
君王與節期
1「主耶和華說,『聖殿內院的東門在平時工作的六日內都要關閉,只在安息日和朔日才打開。 2 在這些日子,君王要從東門穿過門廊通道進入內院,站在門框旁邊。祭司要為他獻燔祭和平安祭。他在入口的門檻那裡敬拜,然後離去。這門要到晚上才關閉。 3 在安息日和朔日,以色列人要站在這門口敬拜耶和華。 4 君王在安息日獻給耶和華的燔祭應是羊羔六隻、公綿羊一隻,都要毫無殘疾。 5 至於同獻的素祭,一隻公綿羊要同獻十公斤細麵粉,與羊羔同獻的素祭則可隨意奉獻。每十公斤細麵粉要加四升油。 6 要在朔日獻公牛犢一頭、羊羔六隻、公綿羊一隻,都要毫無殘疾。 7 他也要預備素祭,每一頭公牛犢要同獻十公斤細麵粉,公綿羊也是一樣。與羊羔同獻的素祭則可隨意奉獻。每十公斤細麵粉要加四升油。 8 君王從門廊進去,也要從原路出來。
9 「『以色列人在節期進去敬拜耶和華的時候,從北門進去的要從南門出來,從南門進去的要從北門出來。誰都不可回頭從進去的門出來,必須從對面的門出來。 10 在這些節期君王應和百姓一同進殿敬拜,百姓離開的時候,君王也要一同離開。
11 「『每逢節期和特定的聖會,要有與祭牲同獻的素祭,每頭公牛獻十公斤細麵粉,公綿羊也是一樣,與羊羔同獻的素祭則可以隨意奉獻。每十公斤細麵粉要加四升油。 12 倘若君王自願向耶和華獻燔祭或平安祭,便要為他打開東門。他獻的燔祭或平安祭要與安息日所獻的一樣。他獻完後就從東門出去,門也跟著關閉。
13 「『每天早晨,你們要獻給耶和華一隻毫無殘疾的一歲羊羔為燔祭, 14 同獻的素祭是一點七公斤細麵粉,調上一點三升油。獻給耶和華的這種素祭是永久不變的律例。 15 所以,每天早晨都要預備羊羔、素祭和油,作為日常獻的燔祭。
16 「『主耶和華說,如果君王把一部分產業賜給他兒子,這產業便歸了他兒子,由他兒子的後代繼承。 17 如果君王把一部分產業賜給他的僕人,他的僕人在得到自由之前可以擁有這產業,到他自由的那年[a],這份產業仍要歸還給君王,因為君王的產業只能由他的後代繼承。 18 君王不可驅逐百姓離開他們的土地,強奪他們的產業。他必須把自己擁有的產業賜給兒子,免得我的子民四散,失去自己的產業。』」
19 然後,那人領我從大門旁邊的入口來到聖所北面的祭司聖屋,讓我看聖屋西邊的地方。 20 他對我說:「這是祭司煮贖過祭牲、贖罪祭牲和烤素祭的地方。他們在這裡烤煮,免得把聖肉帶到外院,以致把聖潔傳到百姓身上。」
21 他又領我到外院,巡察外院的四個角落。我看見院中每個角落都有一個小庭院, 22 每個庭院的四周都有圍牆,長二十米,寬十五米,四角的庭院大小都一樣。 23 每個庭院的牆周圍都有一排石屋,屋裡有爐灶。 24 他對我說:「這是聖殿的僕役替百姓煮祭物的地方。」
Footnotes
- 46·17 「自由的那年」即「禧年」,參見利未記2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