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路得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列王紀上
- 列王紀下
- 歷代志上
- 歷代志下
-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 以斯帖記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傳道書
- 雅歌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
- 但以理書
- 何西阿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彌迦書
- 那鴻書
- 哈巴谷書
- 西番雅書
- 哈該書
- 撒迦利亞書
- 瑪拉基書
- 馬太福音
- 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 約翰福音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
- 哥林多前書
- 哥林多後書
- 加拉太書
- 以弗所書
- 腓立比書
- 歌羅西書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帖撒羅尼迦後書
- 提摩太前書
- 提摩太後書
- 提多書
- 腓利門書
- 希伯來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
- 約翰一書
- 約翰二書
- 約翰三書
- 猶大書
- 啟示錄
- Cebuano | Ang Pulong Sa Dios (APSD-CEB)
- Čeština | Slovo na cestu (SNC)
- Dansk | Bibelen på hverdagsdansk (BPH)
- Deutsch | Hoffnung für Alle (HOF)
- English | Amplified Bible (AMP)
- English | King James Version (KJV)
- English |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NASB)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Reader's Version (NIRV)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 UK (NIVUK)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 English | New Living Translation (NLT)
- English | The Message (MSG)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Castilian) (CST)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NVI)
- Français | La Bible du Semeur (BDS)
- Hrvatski | Knijga O Kristu (CRO)
- Ilonggo | Ang Pulong Sang Dios (HLGN)
- Italiano | La Bibbia della Gioia (BDG)
- Kiswahili | Neno: Bibilia Takatifu (SNT)
- Nederlands | Het Boek (HTB)
- Norsk | En Levende Bok (LB)
- Polski | Słowo Życia (SZ-PL)
- Português | Nova Versão Internacional (NVI-PT)
- Português | O Livro (OL)
- Quichua | Mushuj Testamento Diospaj Shimi (MTDS)
- Română | Nouă Traducere În Limba Română (NTLR)
- Russian | New Russian Translation (NRT)
- Slovenčina | Nádej pre kazdého (NPK)
- Spanish | Spanish, Castilian (La Nueva Biblia al Día) (NBD)
- Swedish | Swedish Contemporary Bible (SVL)
- Twi | Nkwa Asem (NA-TWI)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CARS)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для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CARST)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с «Аллахом» (CARSA)
- עברית | Habrit Hakhadasha/Haderekh (HHH)
- العربية | Ketab El Hayat (NAV)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Thai New Contemporary Bible (TNCV)
- 한국어 | Korean Living Bible (KLB)
- 日本語 | Japanese Living Bible (JL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Simplified) (CC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Traditional) (CCBT)
- 汉语 | Chinese Union Version (Simplified) (CUVS)
猶大王亞哈斯
1亞哈斯二十歲登基,在耶路撒冷執政十六年。他沒有效法他祖先大衛做耶和華視為正的事, 2 反而步以色列諸王的後塵,又鑄造巴力神像。 3 他不但在欣嫩子谷燒香,還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走的外族人的可憎行徑,焚燒自己的兒子作祭物。 4 他還在邱壇、山岡和綠樹下獻祭燒香。
與亞蘭和以色列交戰
5 因此,他的上帝耶和華把他交在亞蘭王手中,亞蘭王就打敗他,把他的許多人民擄到大馬士革。他也被交在以色列王手中,損失慘重。 6 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一天之內殺了猶大十二萬勇士,因為他們背棄了他們祖先的上帝耶和華。 7 以法蓮的勇士細基利殺了王子瑪西雅、宮廷總管押斯利甘和宰相以利加拿。 8 以色列軍隊從他們的猶大同胞中擄走了二十萬婦孺,同時也將大量戰利品帶回撒瑪利亞。
俄德先知
9 撒瑪利亞有一位耶和華的先知名叫俄德,他出城去迎接班師回來的軍隊,說:「看啊,你們祖先的上帝耶和華向猶大發怒,才將他們交在你們手中。你們竟怒氣衝天,對他們大加殺戮。 10 現在你們竟還想讓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男女做你們的僕俾。你們豈不也得罪你們的上帝耶和華嗎? 11 你們還是聽我的忠告,釋放你們擄來的同胞,讓他們回去吧!因為耶和華的烈怒已經臨到你們了。」
12 約哈難的兒子亞撒利雅、米實利末的兒子比利迦、沙龍的兒子耶希西迦和哈得萊的兒子亞瑪撒四位以法蓮族長起來阻擋從戰場回來的軍隊, 13 說:「你們不可把這些俘虜帶進來,我們的罪已經夠重了,耶和華的烈怒已經臨到以色列人,不要再得罪耶和華,加重我們的罪惡了。」 14 於是,士兵們便把俘虜和戰利品交給眾首領和民眾。 15 那些以法蓮族長就上前照顧俘虜,從戰利品中拿出衣服和鞋子給那些赤身露體的俘虜穿上,供應他們吃喝,又給他們的傷口抹上油,讓軟弱的騎驢。他們把所有的俘虜送到棕樹城耶利哥他們的親族那裡,隨後返回撒瑪利亞。
亞哈斯向亞述王求援
16 那時,亞哈斯王派人到亞述王那裡求援。 17 原來以東人又來攻打猶大,擄掠民眾。 18 非利士人也入侵丘陵和猶大南方的城鎮,攻佔了伯·示麥、亞雅崙、基低羅,以及梭哥、亭拿、瑾鎖和三城周圍的村莊,並住在那裡。 19 耶和華使猶大衰微,因為以色列王[a]亞哈斯在猶大肆無忌憚,悖逆耶和華。 20 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來到猶大後,不但不救他,反而壓迫他。 21 亞哈斯從耶和華的殿裡、王宮和官員家中取財寶送給亞述王,但無濟於事。
亞哈斯的惡行
22 亞哈斯在患難時越發悖逆耶和華, 23 竟去祭拜打敗他的大馬士革人的神明,說:「既然亞蘭王的神明幫助了亞蘭人,我要向這些神明獻祭,以便它們幫助我。」但那些神明導致了他和全體以色列人的滅亡。 24 亞哈斯將耶和華上帝殿裡的器皿收集起來打碎,封鎖殿門,並在耶路撒冷的每個角落為自己設立祭壇。 25 他還在猶大各城建立邱壇,向其他神明燒香,惹他祖先的上帝耶和華發怒。 26 亞哈斯其他的事及所作所為自始至終都記在猶大和以色列的列王史上。 27 亞哈斯與祖先同眠後,葬在耶路撒冷城中,但沒有葬在以色列的王陵。他兒子希西迦繼位。
Footnotes
- 28·19 「以色列王」這裡可能指統治猶大的王,而非統治北國以色列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