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世記
- 出埃及記
- 利未記
- 民數記
- 申命記
- 約書亞記
- 士師記
- 路得記
- 撒母耳記上
- 撒母耳記下
- 列王紀上
- 列王紀下
- 歷代志上
- 歷代志下
- 以斯拉記
- 尼希米記
- 以斯帖記
- 約伯記
- 詩篇
- 箴言
- 傳道書
- 雅歌
- 以賽亞書
- 耶利米書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結書
- 但以理書
- 何西阿書
- 約珥書
- 阿摩司書
- 俄巴底亞書
- 約拿書
- 彌迦書
- 那鴻書
- 哈巴谷書
- 西番雅書
- 哈該書
- 撒迦利亞書
- 瑪拉基書
- 馬太福音
- 馬可福音
- 路加福音
- 約翰福音
- 使徒行傳
- 羅馬書
- 哥林多前書
- 哥林多後書
- 加拉太書
- 以弗所書
- 腓立比書
- 歌羅西書
- 帖撒羅尼迦前書
- 帖撒羅尼迦後書
- 提摩太前書
- 提摩太後書
- 提多書
- 腓利門書
- 希伯來書
- 雅各書
- 彼得前書
- 彼得後書
- 約翰一書
- 約翰二書
- 約翰三書
- 猶大書
- 啟示錄
- Cebuano | Ang Pulong Sa Dios (APSD-CEB)
- Čeština | Slovo na cestu (SNC)
- Dansk | Bibelen på hverdagsdansk (BPH)
- Deutsch | Hoffnung für Alle (HOF)
- English | Amplified Bible (AMP)
- English | King James Version (KJV)
- English | 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 (NASB)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Reader's Version (NIRV)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 UK (NIVUK)
- English |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 English | New Living Translation (NLT)
- English | The Message (MSG)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Castilian) (CST)
- Español | Nueva Versión Internacional (NVI)
- Français | La Bible du Semeur (BDS)
- Hrvatski | Knijga O Kristu (CRO)
- Ilonggo | Ang Pulong Sang Dios (HLGN)
- Italiano | La Bibbia della Gioia (BDG)
- Kiswahili | Neno: Bibilia Takatifu (SNT)
- Nederlands | Het Boek (HTB)
- Norsk | En Levende Bok (LB)
- Polski | Słowo Życia (SZ-PL)
- Português | Nova Versão Internacional (NVI-PT)
- Português | O Livro (OL)
- Quichua | Mushuj Testamento Diospaj Shimi (MTDS)
- Română | Nouă Traducere În Limba Română (NTLR)
- Russian | New Russian Translation (NRT)
- Slovenčina | Nádej pre kazdého (NPK)
- Spanish | Spanish, Castilian (La Nueva Biblia al Día) (NBD)
- Swedish | Swedish Contemporary Bible (SVL)
- Twi | Nkwa Asem (NA-TWI)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CARS)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для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CARST)
- Русский | Священное Писание (Восточный перевод), версия с «Аллахом» (CARSA)
- עברית | Habrit Hakhadasha/Haderekh (HHH)
- العربية | Ketab El Hayat (NAV)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Thai New Contemporary Bible (TNCV)
- 한국어 | Korean Living Bible (KLB)
- 日本語 | Japanese Living Bible (JL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Simplified) (CCB)
- 汉语 |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Traditional) (CCBT)
- 汉语 | Chinese Union Version (Simplified) (CUVS)
銀號
1耶和華對摩西說: 2 「你要用銀子打造兩支號,用來招聚會眾和發出拔營的號令。 3 吹響兩支號時,全體會眾要聚集到你那裡,即會幕門口。 4 如果只吹響一支號,擔任首領的以色列各族長要聚集到你那裡。 5 如果吹響拔營的號令,在東面紮營的就要啟行; 6 第二次吹響拔營號令時,在南面紮營的就要啟行。拔營號令是啟行的信號。 7 但吹號招聚會眾時,不要用拔營號令。 8 做祭司的亞倫子孫要負責吹號,這是世代不變的律例。 9 當你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跟敵人作戰時,要吹號,你們的上帝耶和華必眷顧你們,救你們脫離敵人。 10 在節期和朔日[a]這些歡樂的日子獻燔祭和平安祭的時候,你們要吹號,好在你們的上帝面前蒙眷顧。我是你們的上帝耶和華。」
離開西奈山
11 第二年的二月二十日,雲彩從安放約櫃的聖幕上升起, 12 以色列人就從西奈曠野啟行,直到雲彩停在巴蘭曠野時才停下來。 13 這是他們初次照耶和華藉摩西的吩咐啟行。
14 猶大旗下的營隊率先出發,率領猶大支派的是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 15 率領以薩迦支派的是蘇押的兒子拿坦業, 16 率領西布倫支派的是希倫的兒子以利押。 17 然後,聖幕被拆下,革順和米拉利的子孫抬著聖幕出發。 18 隨後出發的是呂便旗下的營隊,率領呂便支派的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蘇, 19 率領西緬支派的是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 20 率領迦得支派的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
21 隨後出發的是哥轄人,他們抬著聖物前行。在他們到達之前,聖幕應已支好。 22 隨後出發的是以法蓮旗下的營隊,率領以法蓮支派的是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 23 率領瑪拿西支派的是比大蘇的兒子迦瑪列, 24 率領便雅憫支派的是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
25 殿後的是但旗下的營隊,率領但支派的是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 26 率領亞設支派的是俄蘭的兒子帕結, 27 率領拿弗他利支派的是以南的兒子亞希拉。 28 這是以色列各營隊拔營前行的次序。
29 摩西對岳父流珥之子米甸人何巴說:「我們就要動身前往耶和華應許給我們的地方,祂曾說要把那地方賜給我們。請你跟我們一起去吧,我們必厚待你,耶和華已經應許要賜福給以色列人。」 30 何巴說:「我不去了,我要回到我的家鄉和親族那裡。」 31 摩西說:「請不要離開我們。你熟悉曠野,可以做我們的嚮導,告訴我們在哪裡紮營。 32 如果你跟我們同去,我們一定與你分享耶和華賜給我們的福氣。」
33 以色列人離開耶和華的山,走了三天的路程,期間耶和華的約櫃一直在隊伍的前頭,為他們尋找安營之地。 34 他們拔營前行的時候,白天總有耶和華的雲彩在他們上面。 35 每當約櫃出發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你興起,擊潰你的敵人,使恨你的人逃竄。」 36 約櫃停下來的時候,他就說:「耶和華啊,求你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
Footnotes
- 10·10 「朔日」即每月初一。